【八德迎來桃園市立醫院,市府投入90億提升醫療】
- Wang Jully
- 2月13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已更新:6月14日
隨著桃園人口快速成長,現有醫療系統負擔日益沉重,為改善此狀況並提升市民生活品質,桃園市政府自113年起積極爭取南桃園醫院建設,最終於114年2月12日正式拍板定案——市立醫院落腳於八德霄裡公園,此項工程預計投入超過90億元,打造完善的醫療體系與相關規劃,為南桃園居民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。
【市立醫院如何改善市民醫療品質?】
桃園市在六都是唯一沒有市立醫院的城市,市長張善政於12日正式宣布,市立醫院將落腳八德霄裡公園,目標於2032年營運,市立醫院將以『醫學中心』的高標準建設,規劃設置急性一般病床499床及特殊、專科病床約150床,提供更完善醫療服務,及分散醫療壓力。
因應市民需求,市立醫院將設立『24小時兒科急診、老人醫學、婦幼照護等特色醫療服務,並規劃『綜合式長照機構』,結合醫養合一與智慧照護等多元醫療服務,因應高齡化社會帶來的挑戰,其中,24小時兒科急診的設置,將有效 改善現行急診室缺乏小兒科專科醫師值班的困境,因兒童疾病的症狀變化快速,且與成人不同,許多家長在急診時,經常被要求改掛小兒科門診,以降低誤診風險,未來,八德市立醫院將確保兒童能夠在緊急時刻能獲得專業醫療照護,讓家長不再擔心『半夜找不到兒童急診』的問題。

【為何選擇在八德霄裡公園】
市立醫院選址必須考量土地面積、周邊人口需求、交通便利性及現有醫療資源等多重因素,八德目前尚無大型醫院設置,且人口數持續增長,對醫療資源的需求日益增加,會選擇八德霄裡公園作為市立醫院的地點,正是因為霄裡公園擁有寬敞的土地、且位於北桃園、南桃園的交界點,地理位置優越,能服務中壢、平鎮、大溪、復興等多個行政區,加上捷運G29的興建,進一步提升交通便利性,市府規劃此院採BOT經營模式,結合民間資源,共同打造優質的醫療設施,填補了八德長期缺乏大型醫院的空白,讓市民就醫不再舟車勞頓。
八德霄裡公園離大溪、復興、觀音等區域有仍一定距離,偏鄉地帶的醫療建設不足且有重症醫療急迫需求,市府計畫以八德市立醫院作為核心,並在未來建立至少兩處分院,均衡區域間醫療資源,全面提升桃園的醫療服務量能。建設市立醫院不僅是提升醫療資源的關鍵,更是將桃園打造成宜居城市的關鍵,為市民帶來更多的安心與保障也為桃園構建更健康、美好的生活環境。

【桃園八德市立醫院如何分擔醫療系統】
隨著八德區人口迅速增長,醫療需求逐年攀升,目前桃園的醫療資源集中在北桃園,主要依賴長庚醫院與桃園醫院兩大醫療機構,導致醫療負擔日益沉重。
這兩大醫院對於南桃園的市民而言,就醫極為不便,尤其是對於在急診或突發醫療需求時,南桃園的醫療資源空缺,著實令人擔憂。
八德市立醫院的設立,將有效填補南桃園醫療缺口,提供更近、更即時的醫療照護,並分擔長庚與桃醫的壓力,縮短民眾就醫的等待時間,確保在黃金時間內獲得妥善治療。
市立醫院的建立無疑會大幅改善當地的醫療資源分布,提升市民的健康照護,台灣當前正面臨護理師短缺的嚴峻挑戰,這不僅影響醫療機構的運作,更直接關係到住院病人的照護品質。
即便醫院擁有足夠的病床,仍需完善的護理人力配置,才能發揮最大效益。
希望政府能夠針對護理人力短缺問題,積極推動改善護理人力的政策,確保市立醫院建設後,能真正發揮應有的醫療效益,讓桃園市民享有更完善的健康照護。





留言